上世紀二三十年代,面對蘇區的發展壯大,國民黨在發動軍事“圍剿”的同時,還對蘇區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。為搞活蘇區經濟,瀏陽縣委、縣蘇維埃政府于1930年11月在鳳溪建立瀏陽縣工農兵銀行,有計劃地發行紙幣,并收儲工農群眾和商號手中的余留金錢,低息借貸扶助區內合作社和群眾發展生產。
至1931年3月,瀏陽蘇區共發行紙幣十萬元。但國民黨禁止蘇區貨幣在白區流通,蘇區到白區購買貨物必須使用銀元。
為了解決硬通幣的問題,1931年8月,瀏陽縣委、縣蘇維埃政府在鳳溪房道吾家建立瀏陽赤色造幣廠,日產銀元100枚左右。1932年8月,赤色造幣廠和萬載縣蘇維埃政府造幣廠合并,成立湘鄂贛造幣廠,廠址設瀏陽小河王家大屋。造幣廠的創辦和生產,對改善和繁榮蘇區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(根據《中共瀏陽地方史(1921-1949)》《瀏陽人民革命斗爭史》等整理記者劉志光)
來源:瀏陽日報
編輯:戴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