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黨建+微網格”為抓手一個隊伍搞宣講、一場活動睦鄰里、一支話筒解民憂
淮川街道通過“把話筒交給群眾”,收集社情民意和群眾需求,創新社區治理?;创ń值拦﹫D
作為瀏陽的老城區,淮川街道人口聚集、商業繁華、文化底蘊深厚。然而,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,老城區的“城市病”漸漸凸顯:轄區絕大多數是無物業的開放式老舊小區,環境“臟亂差堵”,歷史違建體量大;住戶老齡化問題嚴重,流動人口占比過半,鄰里關系“陌生化”……
把脈問診、開方抓藥,今年以來,淮川街道堅持問題導向、精細化思維,以“黨建+微網格”為抓手,創新推行“一個隊伍搞宣講、一場活動睦鄰里、一支話筒解民憂”的“三個一”模式,深入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方式和路徑,以“繡花功夫”消除城市建設管理中民生難點、堵點、痛點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胡吉星
一個隊伍搞宣講
讓“黨建+微網格”家喻戶曉、深入人心
在“微網格”治理“微宣講”活動中,微網格長分享好經驗、好做法?;创ń值拦﹫D
“您好,請問您知道什么是‘黨建+微網格’嗎?”“你們家是由哪位微網格長負責聯系?”11月4日,在淮川街道城西社區財富小區,就“黨建+微網格”工作知曉率這一話題,記者隨機詢問了多位居民,居民們均能說出具體內容。
“知道這項工作,小區的李書記就經常給大家宣講‘黨建+微網格’的知識,聯系我們家的微網格長也經常上門宣講,還會在微信群里發消息?!痹诰用穹偪磥?,現在大家遇到什么事,都會想到找微網格長。
符瓊口中的李書記,就是淮川街道“黨建+微網格”基層宣講團成員、財富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、業委會主任李模軍。
自擔任基層宣講團成員以來,李模軍本著逢會必講、逢事必講的原則,一有機會就會面向居民群眾宣講“黨建+微網格”工作,用最貼近群眾的形式、最容易被理解的語言,提高小區居民對“黨建+微網格”工作的知曉率、支持率。通過向居民反復深入宣講,加上小區內61名微網格長積極履職,如今,“黨建+微網格”的工作理念在財富小區已經家喻戶曉、深入人心。
推行“黨建+微網格”,是瀏陽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舉措。
如何提升轄區群眾對“黨建+微網格”的知曉率、支持率和參與率?今年6月,淮川街道黨工委根據街道實際,創新舉辦“黨建+微網格”微黨課競賽,由各社區黨總支推薦優秀微網格長參加,大家以生動活潑、接地氣的方式分享微網格“治理經”,通過競賽評比,李模軍、熊佑根、劉家揚等20名微網格長成為淮川街道“黨建+微網格”基層宣講團成員。
在北園社區“黨建+微網格”主題培訓會上,熊佑根就面向社區200余名微網格長,分享了自己的微網格故事和經驗;而劉家揚也多次深入朝陽社區宣講“黨建+微網格”,向廣大微網格長傳授好經驗、好做法。
據了解,基層宣講團成立以來,20名“講師”一直活躍在居民身邊,深入社區、小區、樓棟,在社區黨總支、黨支部培訓、片區培訓中分享經驗體會82場(次),向居民群眾宣講136場(次),把“黨建+微網格”的創新理論帶到“小區庭院”、融入“茶余飯后”,于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中敲開了百姓“家門”,凝聚起群眾“心聲”。
一場活動睦鄰里
微網格長牽頭辦節營造鄰里和諧良好氛圍
10月25日,正是重陽佳節,淮川街道朝陽社區世紀大廈小區內,張貼著橫幅,搭起了舞臺,還布置了投影儀和音響,現場氣氛和睦而熱鬧。原來,該小區正在舉辦“微網格鄰里節”,活動發起人是小區業委會和5名微網格長,匯演的文藝節目全部由居民自編自導自演,餐桌上的不少食材、飲料也由居民捐贈。
為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與溝通,從今年9月起,世紀大廈小區業委會和小區的5名微網格長就開始著手準備“微網格鄰里節”,號召小區居民積極報名、提供節目。節目征集發出后,得到居民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,征集到節目10余個,涵蓋舞蹈、獨唱、樂器演奏等類型。
作為活動發起人之一,擁有舞蹈特長的微網格長張裔平與之前不相識的幾名鄰居一起,合作排練了舞蹈。在排練節目的十余天里,彼此之間建立了友誼和感情?!巴ㄟ^舉辦這樣的活動,促進了鄰里之間交流互動,以前大家都互不認識,現在則成了朋友?!睆堃崞秸f。
在各種“城市病”中,最典型的恐怕是鄰里關系“陌生化”。不少居民“自掃門前雪”,對社區事務漠不關心。
如何治愈鄰里冷漠的“城市病”?淮川街道以“黨建+微網格”為抓手,以微網格為載體,引導廣大微網格長充分發揮“黏合劑”的作用,在社區的指導下,通過牽頭舉辦“微網格鄰里節”,推出豐富多彩、健康向上的活動主題與內容,讓廣大居民走出家門,改變城市生活中鄰里之間不相識、冷漠旁觀的狀況。
比如,由新北社區北嶺春城小區微網格長牽頭舉辦的“微網格鄰里節”——北嶺春城第四屆重陽節聯誼會,就是融合鄰里關系的一個好辦法;由北園社區交管站小區微網格長聯合業委會開展的一場“微網格鄰里節”——“柚子節”,則讓居民在體驗趣味活動的同時,讓鄰里間的感情變得更加親密。
“創建文明和睦的鄰里關系,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?!被创ń值傈h工委書記孫謙表示,舉辦“微網格鄰里節”的宗旨,就是要在小區中建立一種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關系,讓陌生的鄰居熟悉起來,讓寂靜的樓道熱鬧起來,營造鄰里和睦共融的良好氛圍。
一支話筒解民憂
把話筒交給群眾走出一條老舊小區拆違新路
與其他老城區一樣,流動人口占比超過一半、擁有274個開放式的老舊小區的淮川街道,也曾染上了老城區“城市病”:亂搭亂建、秩序混亂;亂占亂擺、占道經營;亂扔亂排、環境臟差……
位于淮川街道西正社區的農械廠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,是瀏陽最大的開放式企業改制小區,也是一個典型的無物業、無業主委員會的開放式老舊小區。
今年,農械廠小區被納入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當中。然而,消息傳來后卻讓西正社區的干部們犯了難,原因是要面臨拆除歷史違章建筑這個“第一難題”。小區內私搭亂建的煤棚、車庫等違章建筑數量眾多,幾乎每3戶就有一處違建,占據了大部分公共空間。
要拆,難度非常大;不拆,改造無法推進。怎么辦?
淮川街道將“黨建+微網格”工作與“把話筒交給群眾”有機結合,合力破解拆違難題。今年4月底,社區成立以23名微網格長為主的項目攻堅小組,分頭聯系,動員拆除;社區還多次組織召開“把話筒交給群眾”微網格議事會,傾聽居民訴求與心聲,并針對大家提出的一些疑問和建議,邀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現場答復。
扎實的勸導行動,居民的主動配合,僅一個星期,首批百余戶居民就簽下了委托拆除協議。
然而,也有人表示不愿意拆,有居民就采用避而不見的法子來阻止拆違。關鍵時刻,微網格長王繼英站了出來。他不僅主動簽訂了自家違章建筑的拆除協議,還一直協助社區上戶做居民的工作。了解情況后,他又主動做起有抵觸情緒的居民的工作,每天上門交流,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,最終轉變了對方的想法。
如今,在“黨建+微網格”的助推下,農械廠小區的168處歷史違建已全部拆除,改造項目順利推進。
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,老舊小區改造量大面廣,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,考驗城市治理水平。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主陣地,淮川街道通過“黨建+微網格”與“把話筒交給群眾”的有機結合,走出了一條拆違新路。今年以來,淮川街道已成功拆除小區歷史違建470余處,面積達13600多平方米,有力助推了老城區的老舊小區改造。
來源:瀏陽日報
編輯:戴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