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二評創新“黨建+微網格”打造基層治理“瀏陽之治”
□本報評論員
基層治理如何抓,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黨建工作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。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,社會結構、組織結構、人口結構的變化,從前的“熟人社區”成為“陌生人社區”,“有事單位管”變為現在的“有事找社區”。群眾的事情千差萬別,社區干部即便有三頭六臂,即便全員出動,全天候工作,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問題。
如何破解基層治理的難題,以黨建網格化為切入點,發揮“黨建+微網格”的引領作用,這是一個有益的探索。
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我市廣大基層黨組織從黨員抓起、自基層做起,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,在打好打贏“三大攻堅戰”以及做好急難險重工作中,筑牢“戰斗堡壘”,當好“先鋒隊”,瀏陽廣大黨員紛紛走進社區,走進村組,為居民排憂解難。
安全生產,防汛抗災,污染防治,修路疏渠,化解矛盾,扶貧濟困……在瀏陽縱深推進“黨建+微網格”工作過程中,微網格長逐漸成為了基層治理“多面手”——文家市鎮推出星火文市·微網格議事活動,永安鎮發動鎮村網格干部搭乘“周一直通車”全部下沉一線,鎮頭鎮為1011個微網格配備了“微實事”經費……所有這一切,都是瀏陽推進“黨建+微網格”建設的一個縮影。
我們不難發現,“黨建+微網格”不是簡單的黨員聯戶,而是通過微網格長積極履職,及時發現并解決身邊存在的矛盾和問題,做到公共服務零距離輸出,真正實現“人在網中行、力在網中聚、難在網中解、情在網中結”的大治理格局。
全市基層黨組織以“黨建+微網格”為抓手,延伸基層黨建工作“觸手”,暢通了基層黨組織強化功能、發揮作用的“末梢神經”,打造了一支黨建一線“生力軍”,有力推動了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、全面過硬。
可以說,在微網格這片田地里,每一名微網格長就是一顆種子,他們深深扎根群眾,萌發社會治理的新芽,通過創新機制聯動多方,讓問題化解一竿到底。
群眾無小事。很多看似屬于雞毛蒜皮的小事情,對于群眾而言卻都是大事情。由此,“黨建+微網格”也就找到了為民服務的支點。對于基層治理來說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,對于社會力量來說有了參與平臺,對于群眾來說事情得到了及時解決,于是整個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,心氣更順了,信心更足了,社會自然就更和諧文明了。
來源:瀏陽日報
編輯:戴鵬